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百科

问答百科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上元节”,在唐代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分类:问答百科 2022-06-08
导读: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上元节”,在唐代是一种怎样的存在?--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一剧中,描绘了上元节这天长安发生的一系列险象环生的事情。各位观众老爷一定很好奇唐代上元节这天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与烂柯人君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长安十二时辰 剧照) 一、...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上元节”,在唐代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一剧中,描绘了上元节这天长安发生的一系列险象环生的事情。各位观众老爷一定很好奇唐代上元节这天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与烂柯人君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长安十二时辰 剧照)

一、上元节的起源上元节,即我们今天的元宵节。中国传统历法中,尤其注意朔日和望日,即农历的初一和十五。在中国古代社会,祭奠鬼神祖先是一项重要的日常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立国的国家,中国古人最早在正月十五举行祭奠,就与农业有关。《礼记-月令》记载“立春之月,日在营室……其祀户……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与上帝。”正月十五这天,天子要带头祭奠谷神与上帝。

(长安十二时辰 剧照)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祖先神在祭奠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礼记-祭义》记载:“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养兽之官,及岁时,斋戒沐浴而躬朝之……而卜之吉……朔月、月半君巡牲,所以致力,孝之至也。”在每年的年初,贵族都要斋戒沐浴,进行占卜活动,假如占卜的结果显示吉祥,就会在正月初一和十五进行祭奠祖先活动。

而正月十五得名为上元节,与中国的道教信奉有紧密联系。道教有三元说和三统说。道教三统为“天、地、人”,而在道教观念中,元气是万物形成的最基本元素,进一步构成了涵盖万物的天、地、人三个系统。

魏晋南北朝时,出现了三元的说法。北魏时,道教观念中将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称为三元日。此时道教系统中,出现了“上元”、“中元”、“下元”三官。据道教类书《无上秘要》,三官分别为上元玉检检天大录、中元玉检检仙真书和下元玉检检地玉文。唐代进一步将三元日与三官匹配起来,据《帝京岁时纪胜》记载:“十五上元,七月中元,十月下元,为三官圣诞。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唐皇室自称为老子李耳的后代,大多信仰道教。所以在唐代,道教的节日被大力提倡。而在所有节日中,代表“天官赐福”的上元节无疑是最受人们重视。唐玄宗时期,将上元节作为一个节日固定下来,特许了三天的庆祝时间,让百姓可以燃灯庆祝,任意娱乐。

(长安十二时辰 剧照)

二、唐代上元节的节日活动中国古代有宵禁的传统,唐长安也实行宵禁制度。每到夜晚时分,宵禁的鼓声响起,便关闭坊市的大门,除非有官衙特许的公文或十分紧急的事,禁止出入。玄宗颁布答应上元节彻夜庆祝的诏书之后,上元节成为第一个被特许关闭宵禁的节日,答应放灯三日。唐代韦述在《两京杂记》中记载“正月十五日夜,敕许金吾她禁,前后各一日,以观灯。”开放宵禁是为了更好地庆祝上元节,方便了上元节燃灯活动和百姓夜游赏灯。于是每逢上元节,百姓通宵达旦庆祝,正如唐代诗人苏味道感叹“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长安十二时辰 剧照)

上元节最主要的活动就是燃灯、观灯。燃灯本是一项规格较高的外交接待礼仪。早在隋时,每逢大规模接待外宾的时候,长安城十五日内十里长街昼夜都被列为戏场,点着各式各样的花灯,供人们观赏。唐代延续传统,在上月节这天接待各国使者,同时继续了燃灯之俗,庆祝万国来朝的盛况。《帝京景物略-灯市》载:“上元三夜灯之始盛唐也,玄宗正月十五前后二夜,金吾驰禁,开市燃灯,永为式。”

唐代上元节还有一个重要习俗是踏歌。踏歌是由南北朝时期北齐的“踏摇娘”的习俗发展而来。相传有一个姓苏的郎中,嗜酒如命,但他每逢醉酒就殴打妻子,妻子面对如此的遭遇,便做了一首哭诉的歌。后来此歌传出去,受到人们的欢迎。演唱时,且步且歌,因此称之为“踏谣”。到了唐代,踏歌的形式和曲调增多。且出现一种新的踏歌形式——连袖舞,边唱边舞。

(长安十二时辰 剧照)

玄宗时,宰相张说曾写过《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词二首》,这是上元节在皇帝面前演奏踏舞的专用歌词。其中第一句为“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其中的花萼楼全名“花萼相辉楼”,是皇城一个可以用来观赏长安景观的楼,也是上元节时,皇帝接待外宾、观赏踏歌、观看大唐子民观灯活动的场所。上元节这天,花萼楼上,群臣务必让皇帝体验到大唐太平盛世。

民以食为天,上元节也有独特的食物来庆祝节日。膏糜(一种肉粥)是一种传统只能用来祭奠的食物。但在唐代,成为上元节人人可以享用的美食,食物世俗化气息浓重。除了膏糜,还出现了许多新式糕点,最著名的为丝笼和焦追,都是用麦粉做成的油炸食品。而且食物的制作工艺和制作工具繁多,食物的造型精美,甚至有专门用作娱乐活动的食物。

三、上元节的人文活动道教深受唐皇室推崇,每逢上元节,玄宗便要进行斋戒活动。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玄宗下诏:“道教三元,诚有科戒。”规定三元日时,禁止杀生与打鱼捕猎。同时在各大道观举行斋戒活动,诵经祈福。这一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皇帝“修功德”,道士道姑们这一天举行斋戒焚香时,都要讲明自己是为大唐皇帝“敬修功德”,然后祈求神灵赐福于天下苍生。

(长安十二时辰 剧照)

玄宗朝上元节夜,会在宫中举行宴会。宴会前玄宗要同群臣一起观灯,《云仙杂记》曾记载这一盛况“正月十五日夜,玄宗于常春殿张临光宴。白鹭转花,黄龙吐水,金凫,银燕,浮光洞,攒星阁,皆灯也。奏《月分光曲》,又撒闽江锦。荔枝千万颗,令宫人争拾,多者赏以红圈帔、绿景衫。”赏灯结束后,皇帝赐宴,与会者均是朝中高官贵戚。群臣向皇帝献祝福、再为大唐祈福,君臣同享宴会之乐。在宴会,士人们吟诗作赋,写出华丽的辞藻,向皇帝和高官贵族歌颂上元盛况,以博得他们的青睐,换取自己的锦绣前程。

(长安十二时辰 剧照)

上元夜,对于女性来说,也是一个放飞自我的夜晚。每逢上元之夜,万千女子都会精心妆扮,身着盛装走上长安街头,庆祝节日。而这一天皇帝为庆祝,也会将宫中的宫女放出,让其自由夜游观灯,据《新唐书》评价为“纵宫女出游,皆淫奔不还”。这一天无疑是女子释放自己内心的压抑,追求爱情的大好时机。《唐两京城防考》记载某个节度使有一个宠姬,上元节这天把自己的红手绢作诗扔在路上,上面写着若有有缘人,明年此日相会于相蓝后门。有一个叫张生的男子捡到如期应约,然后二人私奔到江南。

文史君说:上元节在我国有着久远的的历史传统,其起源于先人的祭奠观念。早期中国,正月十五这天是祭奠的上好日子。受道教观念的影响,上元节在唐代焕然一新,成为一个独特的庆祝节日。在皇帝的倡导下,举行大规模的庆祝活动。长安城严苛的宵禁制度被开放,各色人等走上街头燃灯祈福,参加各种具有特别意味的民俗活动、欣赏应接不暇的表演、享受各种令人齿颊生香的民俗食物。“天官赐福,上元安康”的祝福语,适用于上至皇帝贵族,下至百姓奴婢。唐代的上元节,具有世俗性、全民性、狂欢性、娱乐性、世界性。从这一节日盛况中,我们也可以窥出大唐的盛世气象。

参考文献:韩养民、郭兴文:《中国古代节日风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宋兆麟、李露露:《中国古代节日风俗》,文物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

李曼:《唐代上元节俗的历史考察》,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作者:浩然文史·烂柯人)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殊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感谢欣赏问答百科,更多问答百科请持续关注我们。

本文地址:https://www.wenxue58.com/wenda/283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