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科普知识

理想国读后感,理想国作者是谁

分类:科普知识 2022-05-19
导读: 理想国读后感,理想国作者是谁--“假如尖锐的批评完全消失, 暖和的批评将会变得刺耳。 假如暖和的批评也不被答应, 沉默将被认为居心叵测。 假如沉默也不再答应, 赞扬不够卖力将是一种罪行。 假如只答应一种声音存在, 那么, 唯一存在的...
理想国读后感,理想国作者是谁

“假如尖锐的批评完全消失,

暖和的批评将会变得刺耳。

理想国读后感,理想国作者是谁

假如暖和的批评也不被答应,

沉默将被认为居心叵测。

假如沉默也不再答应,

赞扬不够卖力将是一种罪行。

假如只答应一种声音存在,

那么,

唯一存在的那个声音就是谎言。”

——柏拉图

在不经意间,看到这一段话,忽然间被打动了。

细细琢磨,越感觉不一般。

对于作者柏拉图,我也产生了深入了解的爱好。

柏拉图

柏拉图(Plato,Πλάτων, 约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柏拉图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大哲学家”。

20岁起,柏拉图在苏格拉底门下求学,最终成为苏格拉底的自得弟子,一学就是10年。

他被世人称为“全世界唯一最接近神的哲学家”。

在2400多年前的雅典,他毕生都在努力探索帮助人们达到一种状态,称之为“ εὐδαιμονία(Eudaimonia)”。

古希腊的词语很抽象,用形象的词解释是“满意感”。

世界或是战役纷起,或是灾害横生,或富足或平庸,人们就算是好好生活,苦难也是其中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

幸福与苦难既然无法主动选择,柏拉图告诉我们:满意感应该是一种合理的预期,主动选择地获得。

柏拉图想通过哲学,去帮助人民找到和把握改变世界的工具。

他的思想引人入胜,闪耀着他对人类美好的期望和指引。

柏拉图留下了许多著作,多数以对话体写成,常被后人引用的有:《辩诉篇》、《曼诺篇》、《理想国》、《智者篇》、《法律篇》等。

其中《理想国》是他最负盛名的代表作,这本书是世界几乎所著名校推荐的第一必读经典。

《理想国》

《理想国》又译作《国家篇》、《共和国》等,与柏拉图大多数著作一样,以苏格拉底为主角用对话体写成。

这部“哲学大全”不仅是柏拉图对自己前此哲学思想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当时各门学科的综合,因此这本书也被成为“学科之神”。

它探讨了哲学、政治、伦理道德、教育、文艺等等各方面的问题,以理念论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理想国家方案。

同时,《理想国》也是柏拉图后期政治抱负的集中体现。“理念论”是柏拉图整个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基础。书中主要表现的就是建立在其理念论的哲学基础之上,构建的理想城邦。

◈理念论◈

古希腊的哲学家们主要集中于对自然本源的探究,从苏格拉底开始哲学开始从自然哲学转向道德哲学,再到美德。柏拉图的“理念论”是对其老师苏格拉底思想的继续和发展。

他在继续和融合前人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理念论”。在“理念论”的基础上,把世界二重化,分为理念世界和实物世界,或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

“理念论”的价值取向是:最终建立善的世界,达到真善美的最高统一。

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有一个闻名的洞穴比喻来解释“理念论”:

☞有一群囚犯在一个洞穴中,他们手脚都被捆绑,身体也无法转身,只能背对着洞口。他们面前有一堵白墙,他们身后燃烧着一堆火。在那面白墙上他们看到了自己以及身后到火堆之间事物的影子,由于他们看不到任何其他东西,这群囚犯会以为影子就是真实的东西。

☞最后,一个人摆脱了枷锁,并且摸索出了洞口。他第一次看到了真实的事物。他返回洞穴并试图向其他人解释,那些影子其实只是虚幻的事物,并向他们指明光明的道路。

☞但是对于那些囚犯来说,那个人好像比他逃出去之前更加愚蠢,并向他宣称,除了墙上的影子之外,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了。

柏拉图利用这个故事来告诉我们,那阳光照耀下的实物是客观存在的,而我们的感官世界所感受到的不过是那白墙上的虚影而已。我们的大自然比起丰富多彩的理想世界来说,是黑暗而单调的。

不懂哲学的人能看到的只是那些营造出的影子,而哲学家则在真理的阳光下看到真实事物。

这个理论在现实仍极具意义。

在信息化、数据化产生巨大影响的时代,我们接触来自各个方面的数据、信息、趋势,哪些是真实的?哪些会对我们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哪些是需要我们去保持警惕的引导?

我们都要有自己苏醒的熟悉,正如《理想国》的洞穴哲学——我们时刻保持自己的思维判定,主动突破自己的恬静圈。

洞穴哲学

◈理想的乌托邦◈

柏拉图的哲学理论,影响了后世的教育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艺术、心理学等诸多学科,启发了后代多少伟大思想家的理论,比如尼采、弗洛伊德、马克思,都从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找到了灵感。

柏拉图的《理想国》还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的乌托邦画面。

他认为,理想国应该有三等人:

一是有聪明之德的统治者(上者)

二是有勇敢之德的卫国者(中者)

三是有节制之德的供养者(下者)

三者只有各就其位,各谋其事,在上者治国有方,在下者不犯上作乱。前两个等级拥有权力但不可拥有私产,第三等级有私产但不可有权力。

这三个等级就犹如人体中的上中下三个部分,协调一致而无矛盾,就达到了正义,就如同在一首完美的乐曲中达到了高度和谐。

然而,柏拉图心中至善的城邦,不过是空想的乌托邦。

但是他阐述到:纵然理想的国家还不能真实存在,但它却是唯一真实的国家,现存各类国家都应向它看齐,即使不能完全相同,也应争取相似。这就是柏拉图对他的理想国家所持的态度。

读懂了《理想国》,也就读懂了半部西方哲学史。

你可以说西方的思想是“柏拉图式”的,也可以说是“反柏拉图式”的,可是在任何时候都不是“非柏拉图式”的。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苏格拉底与他人的对话,给后人展现了一个完美优越的城邦。

古往今来,人类社会曾诞生过无数乌托邦,甚至可以说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不断创造乌托邦的历史。

《理想国》是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乌托邦。其后,人类关于乌托邦的各种想象,几乎都有理想国的影子。

“第一个”就有那么了不起吗?

当然,打个比方吧,后世的思想家在一张白纸上用笔勾勒出他们各式各样的社会图景,而柏拉图就是那个最早提供纸、笔的人。

毫不夸张地说,整个西方哲学史几乎都是围绕着《理想国》写成的。

柏拉图哲学思想的启示,至今仍极具意义:

1-更努力地思索

柏拉图认为我们生活出错的最大原因,是我们几乎从不给自己时间认真而有逻辑地思索我们的计划,这样导致我们的价值观、职业生涯和亲密关系出现问题。

他观察到我们的想法里面有多少是源于大众的想法,我们称作常识。在他的36部著作里,柏拉图不厌其烦地说明这些常识其实是以讹传讹、偏见和迷信。

他坚持让我们把想法和情绪诉诸理性。柏拉图不断写道,哲学的精髓是:熟悉自己。

2-柏拉图式爱情

柏拉图式爱情,是以西方哲学家柏拉图命名的一种爱情观,追求心灵沟通和理性的精神上的纯洁爱情。

柏拉图式爱情

当人类没有对肉欲的强烈需求时,心境是平和的,肉欲是人性中兽性的表现,是每个生物体的本性。

人之所以是所谓的高等动物,是因为人的本性中,人性强于兽性,精神交流是美好的,是道德的。”

在柏拉图的眼中,爱本质上是一种教育。假如你不想通过一个人提升自己,你不可能真正爱他。爱应该是两个人想共同成长,并相互帮助对方成长。这意味着你交往的那个人拥有你成长过程中缺失的要害部分:你没有的美德。

一段好的亲密关系,意味着我们不是爱对方本来的样子,意味着承诺帮助对方成为更好的自己—并且忍受不可避免的苦痛。

3-美的重要性

几乎每个人都爱美,不过我们总觉得美的事物对我们的作用有点神秘,从更大的格局上说,美也没那么重要。

之前没人问过这个要害问题:为什么我们喜爱美的事物?他发现了一个很吸引人的原因:我们认为它们是“善”的组成部分。

美可以教育我们的灵魂。

4-改造社会

我们赞赏谁非常重要,因为偶像会影响我们的视野、观点和行为。而糟糕的偶像让性格缺陷仿佛很有魅力。

更好的教育,是保持善的初心。

柏拉图深信教育,希望重新组织学科课程来开展。我们主要学习的不是数学和拼写,而是怎样向善:我们应该学习勇敢、自控、理性、独立和冷静。

5-更好的童年

家庭总是在教育上很尽力,幸运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懂得平衡,擅长教导,成熟聪明,但父母常常会把他们的困惑和失败传递给孩子。

柏拉图认为养育孩子成人是最难的(也是最需要)的技能之一。

柏拉图的思想引人入胜,随处都闪耀着跨越千年的聪明。

他想把哲学作为我们改变世界的工具。柏拉图超越了理性,他所提供的激情和灵感,直抵人类体验的最深处。

柏拉图的价值,

不在于说出了多么完善的理论,

而在于不断纠正你的思索方式,

最终逼近问题的终极方案。

当我们对生活没有了激情、一蹶不振,当我们对社会灰心丧气,甚至对生活失去希望。

看一看柏拉图说的话:

论灵魂:理想是灵魂中最高贵的因素!

论理想:

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

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欢乐 。

论美德:最有美德的人,是那些有美德而不从外表表现出来,仍旧感到满意的人。

论挫折:把你的脸迎朝阳光,那就不会有阴影 。

于是无论在多少困顿彷徨时,我们依然可以保持向上而生的力量。

感谢欣赏科普知识,更多科普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本文地址:https://www.wenxue58.com/kepu/221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