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科普知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一文详解解其意思)

分类:科普知识 2022-05-19
导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一文详解解其意思)--文|颜小二述哲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的直接含义是:天和地不会特地去偏爱谁,而是把万物当做暴露在风雨中用于祭奠的草编成的狗一样,任其风吹雨打。 老子这句话的逻辑看似很希奇,但是里面...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一文详解解其意思)

文|颜小二述哲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的直接含义是:天和地不会特地去偏爱谁,而是把万物当做暴露在风雨中用于祭奠的草编成的狗一样,任其风吹雨打。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一文详解解其意思)

老子这句话的逻辑看似很希奇,但是里面隐藏着足以我们铭记一生的哲理。

这句话的核心内涵,在于“不仁”。所谓的“不仁”,不是我们理解的于情感世界中的冷漠或厌恶下的不闻不问,而于一种对万物自然特性的绝对尊重下的近乎“普遍的爱”。即这句话是在借“天地”强调道家“无为”的特点。

天地因为没有爱谁多一些,就没有所谓的“偏爱”,于此也就没有谁因不被“偏爱”而受到打压,万物才得以保有自己的“特性”,继而在“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之下茁壮成长。

那么这句话中传达了什么值得好强的人铭记于心的“人生哲理”?

从“好强”层面出发分析这句话的人生哲理的话,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过分求远求高,反而跑不远、跳不高。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带着善意成就他人的人,反而可以圆满自己。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老子》一书,某种程度来说,这句话是在传达老子心中“道”的特性之一,即“不仁”。

何谓“不仁”?可与俗世间七情六欲中“带有情感偏爱”的“仁”所对应来理解。

道家老子在告诉我们,“道”之所以为“道”,之所以可以“成就万物”,因为“道”无偏爱。

道家老子这里说“不仁”,不是号召世人要不仁不义,而是取“不仁”中的情感倾向来表现道家之“道”无人类情感倾向的特性。

也就是说,成就万物的“天地”,有时候是老子表达“道”的一种形式。

“天地”为何可以成就万物?因为他如“道”一般,让万物自发发挥自己的“特性”,而不会因为“仁与不仁”区分下产生特别照顾,继而让一部分存在走到“绝路”。这

于此,老子以逆向逻辑启发我们:道因“无为”,所以“不仁”,因“不仁”,反而得以让万物自发发展自己的特性,继而以无为之为成就万物。

2、“不仁”里的人生哲理

中国诸子百家的古典名著中,不读《论语》有些可惜,不读《老子》,那就相称遗憾了。

因为道家《老子》一书中看待世界的视角,会让你与自己、与世界和解间,收获意外惊喜,而且你还能做到波澜不惊。

这是沉稳的体现。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知道,我们的烦恼更多是各种情况的“求而不得”。

但是,许多时候,“不得”不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够”,而是因为自己“太过求高求远”,反而做得“太多”。

举个例子,秦二世而亡以后,楚汉争雄。项羽和刘邦,一个家大业大、能文能武,一个则是小地方亭长出生,甚至还有些不务正业的感觉。

但是最后刘邦完胜项羽。

刘邦胜项羽的原因,更多是他在为人处世上的“高情商”。

刘邦成立汉王朝以后的事情我们先不议,就说说刘邦的“白手起家”。

对比项羽,一穷二白、能力还差的刘邦为何完胜项羽?因为刘邦懂得顺水推舟“成就他人”,而项羽则有些自傲自大,忙着“自我凸显”,于此,他以“霸王之名”在“求高求远”中败得一塌涂地。

刘邦呢?他手底下有睿智的张良,有慧眼识人的萧何,有勇猛的樊哙,有善战的韩信等等。不是刘邦多厉害,而是刘邦手底下的一群人,各有所长,并且他们可以在刘邦的周旋和维系下,发挥他们的所长,继而打下大汉江山。

这便是领导者的本事。

因为刘邦给自己手下的能人巧匠提供了让他们展现傲人才华的“平台”,给了他们展现自己特性、特长的机会,继而成就了他们,反之,刘邦对他们的成全,也圆满了自己。

而骄傲自大的人,是不愿意别人赛过自己的。但凡有一丝苗头,越是骄傲,可能打压别人得越厉害。这样的人个人能力再强,在单打独斗之下,不是被真厉害的人教做人,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求高求远并不是坏事,也是人生来就有的“本性”。但是太多人因后天内在素养的匮乏等原因,从未体味或者早已遗忘,生命的意义不只在于“动物性”欲望的满意,而在于精神世界的“愉悦”。

于此,“积极”的性子成了“好强”,成了“自私”,最后,就演变成了“打压”。于此,人便在“伤人害己”劳心费神中耗心费力,最后尽是一地鸡毛的“荒芜”。

也就是说,“天地不仁”中展现的道之“无为”特性,于人生哲理上,我们可以明白:求高求远虽不是坏事,但也不一定是好事,有时候,按耐住艳压群芳的“渴望”与“骄傲”,你的“谦逊”、“稳重”、“低调”反而会让你成为别人遥望的目标。这是好强之人突破瓶颈需要掌握的道理,各位觉得呢?

【本文为颜小二述哲文原创且独家发布,搬运、抄袭等任何侵权行为,发现必究】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部分素材来自网络,侵删(两周内),喜欢请点赞收藏哦。想持续了解更多蕴含哲理的国学知识,想持续从各类文化,如影视、文学作品、历史中体察更多人性的高尚与悲俗,可关注@颜小二述哲文哦~

感谢欣赏科普知识,更多科普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本文地址:https://www.wenxue58.com/kepu/223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