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科普知识

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恐龙灭绝之谜)

分类:科普知识 2022-05-19
导读: 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恐龙灭绝之谜)--在距今大约6500万年到7000万年前,恐龙从地球上消失了,留下来的只有深埋在地层中的形形色色的化石以及科学家们的思索。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对恐龙这种史前生物的灭绝一直有很多预测:毕竟是因为它们自身进化...
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恐龙灭绝之谜)

在距今大约6500万年到7000万年前,恐龙从地球上消失了,留下来的只有深埋在地层中的形形色色的化石以及科学家们的思索。长期以来,科学家们对恐龙这种史前生物的灭绝一直有很多预测:毕竟是因为它们自身进化的失败遭到了大自然的淘汰,还是因为飞来的天外横祸将这些头脑简朴、躯体庞大的家伙斩草除根的呢?

在人类出现以前,一种十分庞大的动物——恐龙曾经统治地球达1.6亿年之久。那时候,地球上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恐龙。它们的体形和习性相差很大。最大的可达30米左右,小的却跟一只小公鸡差不多。它们的脖子长,头小,一只长长的尾巴拖在身体后面,极不成比例。许多人都以为恐龙是生性残暴的肉食性动物。其实不然,它们中也有暖和的草食性动物和像我们人类一样的杂食性动物。像跃龙、霸王龙等蜥龙类就是典型的肉食动物。它们的前肢不发达,后肢着地,奔跑速度极快;它们不仅捕食各种动物,而且连同类的草食恐龙也不肯放过。而溪龙、梁龙、雷龙等鸟龙类则是草食性恐龙,它们的头要比蜥龙类的稍小,其中有许多少着尖角,身上全副武装着硬甲。

科学家们为此对恐龙化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希望可以从中找到一些线索。最初,一些科学家从进化论的角度研究恐龙最终灭绝的原因,认为恐龙自身种族的老化以及在与新兴哺乳动物的进化竞争中的失败导致了恐龙的灭绝。在几千万年前,正当恐龙称霸于地球之时,大自然的力量造就了一种新兴的高等动物——哺乳动物。与庞大的恐龙相比,单个哺乳动物的力量是微弱的,可它们却依赖自身的优势成功地在地球环境变化中生存了下来,哺乳动物有能够隔热和保温的毛皮和脂肪层,高度发展的大脑和非常高的幼子成活率。而貌似强盛的恐龙由于种族的老化,在残酷的斗争及大自然的变迁中逐个倒下,最终退出了生存的历史舞台。

还有一些观点则认为慢性食物中毒导致了恐龙的灭绝。原来,曾在中生代遍布全球的苏铁、羊齿等裸子植物,为了保护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在自己体内产生了一些有毒的生物碱,如尼古丁、吗啡、番木碱等,一些食草恐龙吞入这些植物,也就相称于吞下了“毒药”,在食物链的作用下,食肉恐龙也间接中毒。这样恶性循环下去,毒素在恐龙体内越积越多,由于毒素侵袭,恐龙神经变得麻木,直到最后导致了整个种群都消失灭绝。

另外类似的观点,还有氧气过量说、便秘说等等。但这些观点都是纯粹基于生物学角度来看问题。现代科学家们认为,这些观点的不足之处在于:生物学意义上的物种灭绝是需要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的,而人们目前已经把握的资料显示,恐龙是在距今大约6500万年“很短”的一段时期内忽然灭绝的。因此,这些生物学假设现在受到很大质疑。

现在,支持宇宙天体物理变化导致恐龙灭绝这种观点的科学家越来越多。1979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闻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路易斯·阿尔瓦雷兹提出了闻名的“小行星撞击说”,为人类开辟了一条探讨恐龙灭绝之谜的新道路。1983年,根据各自的研究,美国物理学家理查德·马勒、天文学家马克·戴维斯、古生物学家戴维·罗普和约翰·塞考斯基以及轨道动力学专家皮埃·哈特等人,共同提出了“生物周期性大灭绝假说”,也叫“尼米西斯假说”。他们的观点是,地球上类似恐龙消失这种“生物大灭绝”是具有周期性的,在地球上大约以2600万年为一个周期。其原因在于银河系中的大多数恒星都属于双星系统,太阳当然也不例外,它有一颗人类从未见过的神秘伴星——“尼米西斯星”。“尼米西斯星”在太阳系的外围,大约每隔2600万~3000万年运转一周。在其影响下,冥王星外飘荡着的近10亿颗彗星和小行星就会脱离原来的轨道,组成流星雨进入太阳系,其中难免有一两颗不幸撞击或者落在地球上,而也许正是这几率极小的偶尔,使一些生物遭到灭顶之灾。

恐龙是怎样灭绝的(恐龙灭绝之谜)

此外还有一些观点认为,地球本身的改变造成了这场灾害。科学家们发现,大约每20万年地球上就会有一次地磁磁极反转的现象发生。在这可能长达1万年的漫长岁月中,地球会暂时得不到磁场的保护,这时宇宙放射性射线就会袭击地球,从而成为恐龙这样的地球生物纷纷灭绝的原因。最近的科学研究发现,恐龙的灭绝实际上也是一个持续了几十万年的过程,与此同时,恐龙至少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死亡。因此,所谓恐龙忽然灭绝的这个“忽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而对地球产生短期影响的“飞来横祸”和地球自身的突变,不可能持续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看来,这些观点都无法成为解答恐龙灭绝之谜的完满答案,因此人类暂时还无法证明或推翻这些科学的“推断”和“假设”。

感谢欣赏科普知识,更多科普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本文地址:https://www.wenxue58.com/kepu/223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