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问答百科

问答百科

你会不会有些片刻看着一个平时很认识的字忽然觉得很生疏,有什么科学的解释吗?

分类:问答百科 2022-06-05
导读: 你会不会有些片刻看着一个平时很认识的字忽然觉得很生疏,有什么科学的解释吗?--这种情况还蛮多见的~像是小学的时候抄生字都要抄七八遍嘛,然后抄到最后就觉得不熟悉这个字了。 科学的角度来说呢,这种情况叫做“语义饱和”,也叫作“完形崩溃”,柯南里有一集就提到了这个原理,截图为...
你会不会有些片刻看着一个平时很认识的字忽然觉得很生疏,有什么科学的解释吗?

这种情况还蛮多见的~像是小学的时候抄生字都要抄七八遍嘛,然后抄到最后就觉得不熟悉这个字了。

科学的角度来说呢,这种情况叫做“语义饱和”,也叫作“完形崩溃”,柯南里有一集就提到了这个原理,截图为证,指路tv版707集。

剧情就不多说了,反正盯着下图看上半分钟,你应该也不熟悉“若”字了~~

详细解释一下“语义饱和”这个概念吧。首先呢,神经的饱和效应不只出现在视觉上,听觉嗅觉味觉都会出现饱和现象。

其实就是大脑神经元在短时间内被相同的东西反复刺激,神经活动出现反应性抑制的现象。

第二,详细到文字上,大脑在短时间内反复的辨认同一个字,累了,倦怠了,崩溃了,不干了。然后你就似乎不熟悉这个字了。不只是中文如此,其他国家的文字也都会出现“语义饱和”的情况,这个概念最早就是两位外国心理学家提出的。

第三,详细到中文,语义饱和的情况可能更复杂一点。

因为汉字属于表意文字,没办法像表音文字那样直接拼读。汉字更像是符号或者是画,我们在看一个字的时候,是先get到它整体的字形,然后再去识别它的意思。至于构成汉字的各个部分和细节,我们并不会特殊的关注。

所以假如我们长时间盯着一个汉字的时候,神经活动被抑制,汉字的整体性也被打散了,我们会更加关注到构成汉字的笔画、偏旁部首等等。而这些拆散的部分单拎出来,在我们的认知里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这个字也就变得似乎不熟悉了。

就像上面这张图一样……所以我国的心理学家也把这种现象叫做“字形饱和”,这应该是“语义饱和”在东方表意文字当中的表现形式吧。第四,不同的字,字形饱和or崩溃的速度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汉字假如是左右结构,崩溃起来就会比囫囵着是一个整体的独体字快一些。同样是独体字,笔画多的崩溃起来更快,因为更轻易被拆解出很多部分。不过即使是再难崩溃的汉字,一分钟以内也会出现语义饱和的。

比如大家可以试试下面几个字,看看哪个先看到不熟悉??

我个人感觉似乎是“的”最先崩溃了……在我找字体图片的时候,就感觉似乎不熟悉它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觉得有用的话就点个赞吧~

赞赞赞赞赞赞赞~赞字还熟悉嘛哈哈

(图片来自网络)

感谢欣赏问答百科,更多问答百科请持续关注我们。

本文地址:https://www.wenxue58.com/wenda/282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