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知识

生活知识

[中网为什么没大牌]为什么中国没有一个国际名牌

分类:生活知识 2022-05-19
导读: [中网为什么没大牌]为什么中国没有一个国际名牌--[中网为什么没大牌]为什么中国没有一个国际名牌 问题:同上有啊,只是你自己不知道,1.比如联想,PC和笔记本全球销量仅排在戴尔和惠普后面,和宏碁差不多。 2.以及家电中的海尔、海信、长虹、TCL在世界上很著名...
[中网为什么没大牌]为什么中国没有一个国际名牌

[中网为什么没大牌]为什么中国没有一个国际名牌

问题:同上有啊,只是你自己不知道,1.比如联想,PC和笔记本全球销量仅排在戴尔和惠普后面,和宏碁差不多。

2.以及家电中的海尔、海信、长虹、TCL在世界上很著名,长虹开创了中国家电的全球化,直至海尔的突起,人说每5个外国人的电视,有一台就是海尔的。

现在海信的口碑在国外比较好,销量大增。3.还有MP3、MP4中的纽曼、昂达、魅族在国际上的销量都是不错的。

出口也比较好。4.另外例如茅台酒和青岛啤酒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席之地,青岛啤酒在亚洲地区的销量很好的,远销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

5.李宁也算运动系列在国际比较著名的了,也是属于世界品牌哦。6.空调方面格力在国外也是很知名的,也占有一席之地。

7.电信业方面的华为和中兴在国外做得可是如火如荼的。华为牌程控交换机和ZTE中兴牌程控交换机很出名的。

8.七匹狼(马克华菲)的集团在国际上还是算比较出名的了。9.多普达的智能手机你应该知道吧,有人争论他是台湾地区还是中国的,但按理来说他是中国的企业,他们的LOGO都不一样。

台湾是代工企业。还有西门子的手机业务被中国收购,西门子也算是个名牌吧。10.富士康科技你是知道的吧,他可不只在海内红哦。

11.波司登的羽绒服别看他只是海内广告打得响。国外照样耳有所闻,拥有全球40%的羽绒服市场份额上面说的只是比较物化的,例如一些金融的,像中国移动、中国银行、央视、搜狐、腾讯、浦发银行、汇丰银行、新浪等类似的东西也能算作中国的名牌啊。

其实不只这些,还有些我们很少接触的东西,或者不至于去发觉的东西也充斥着国际市场,中国出口的兴起不是简朴的靠再加工而形成的,其中也有不少企业国际化的进程。

例如周大福、大宝、同仁堂、奇瑞、北京现代、安踏、特步、与狼共舞、格兰仕、方正、屈臣氏、德芙、老干妈、哇哈哈、双汇、农民山泉、同仁堂等他们虽然不像上面列举的在某个产业环节中占一席之地或者人人皆知。

但他们自己也有着自己的国际化进程,也有着一定量的出口。上面所举例的不包括台湾的。要是加上台湾的统一、康师傅、华硕、宏碁、七彩虹、冠捷、明基、以及显卡业务最出名的NVIDIA,另外一家不说了,刚被美国收购。

台电、技嘉的主板这些加起来,中国的国际品牌其实还不在少数,光电脑业务就有和美日三分天下的局面。一、中国企业品牌的现状与主要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特殊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企业品牌从无到有,成绩是明显的,但是,从总体情况看,我国的品牌建设不理想。

2003年8月8日,美国《商业周刊》刊登的世界闻名品牌咨询公司宣布的2003年度世界企业品牌排名100强中,美国占据了62个席位,日本占7个席位,法国占7个席位,德国占6个席位,英国占5个席位,意大利占2个席位,而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仍榜上无名。

2005年,由世界品牌实验室评比出的《世界品牌500强》的排行榜上,美国249席,占49.8%;法国46席,占9.2%,位居第二位;日本45席,占9%,排名第三;而中国只有四个本土品牌入选,仅占到0.8%,而且排名比较靠后。

海尔名列第89位、联想名列第148位、央视名列第341位、长虹名列第477位。和当代世界品牌相比,我国的企业品牌存在三个明显的差距:

第一,品牌的价值低。根据北京名牌资产评估有限公司的评估,2004年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前6名是海尔、红塔山、联想、五粮液、一汽和TCL,其品牌价值分别是616亿元、496亿元、307亿元、306.82亿元、306.65亿元、305.69亿元。

而根据英国国际品牌咨询机构(Interbrand)公司宣布的评估结果,2004年,世界最有价值的品牌前6名是可口可乐、微软、国际商用机器、通用电器、英特尔和迪斯尼,其品牌价值分别是673.94亿美元、613.72亿美元、537.91亿美元、441.11亿美元、334.99亿美元和271.13亿美元。

二者相比,价值差距分别达8.7倍、10倍、14倍、11.5倍、8.7倍和7倍。第二,品牌的产业规模小、质量水平不高、出口能力弱。

2005年,进入世界评价体系的品牌销售规模平均为23.59亿美元,而我国60个闻名品牌的平均销售规模只有3亿元人民币,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只有6.75%。

中国品牌出口能力弱的重要原因是产品加工质量不过关,产品达不到国际质量技术标准。在海内,2005年亡半年,全国各地消费者的投诉中,质量问题投诉受理总数为5756件,占全部投诉受理总数的83%。

在国外,中国很多产品目前还达不到国际质量技术标准。国家标准委调查显示,截至2001年底,中国已制订国家标准19744项,其中只有8621项采用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仅占43.7%。

在上万个国际标准中,我国仍有50%没有采用。同时,在现有的世界标准中,中国真正转化的标准也不过4.0%。

第三,品牌的科技含量低。有关研究资料表明,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其产品的科技贡献率一般都超过60%,进入《金融世界》最有价值排行榜的品牌,其品牌价值中的科技含量平均超过78%,也就是说,这些品牌中“品牌价值”的绝对份额基本上集中在其科技含量上。

而我国的企业品牌,其科技含量一般都很低,据统计,我国企业平均的科技贡献率只有40%,科技成果产业化率只有3.0%,能够形成规模收益的则只有20%左右。

就全国整体而言,品牌价值中科技含量平均水平不超过35%。有关专家研究我国最有价值的品牌后发现,我国的品牌价值绝大部分来源于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占有率,以及它们在中国消费者中的知名度,并且是依赖巨大的“营销造势”所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来自它们的科技含量和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二、中国缺乏国际知名品牌的主要原因1、企业方面的原因(1)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创新水平低。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是较低的。

资料显示,本世纪初,我国的创新项目中,50.9%为本省新和本企业新,43.3%为海内同行业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项目只有5.8%;全新产品出口额占产业销售额的比重只有3.3%。

创新水平低的重要原因是创新投入不足。从资金投入看,国际经验表明,企业研发经费要达到销售收入的7.8%以上,企业才有竞争力;投入占5%的企业只能维持生存,小于3%的企业很轻易破产。

国外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是较大的,一般国际闻名高科技企业的研发投入都在销售收入的10%以上,如美国孟山都为22%,微软为17%,德州仪器为16%,爱立信为15%,瑞士诺华为12%,而中国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1%。

在国家层面上,2004年,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我国也只有1.36%左右,而日本是3.12%,美国是2.65%,德国是2.37%,法国是2.17%,英国为1.87%。

从研发人员的投入看,本世纪初,我国2.4万户大中型国有企业中,从事研究开发的人员只有147万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只有80万人,平均每个大中型企业只有30人。

但从国外看,每万名劳动力中的研究人员,日本为109.3人,美国为73.8人,德国为60.3人,法国为59.6人,英国为54.8人。

(2)缺乏对品牌的有效保护。在国外,品牌的保护意识淡薄,我国很多在国际市场上有前途的工业设计和商标被国外公司抢先注册了专利,产权落到了他人之手。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250多个商标被澳大利亚人抢注,200多个商标被日本人抢注,80多个商标被印尼人抢注,50多个商标被印度人抢注。

其中包括“英雄”金笔、“红塔山”香烟和“康佳”彩电等海内闻名品牌。在海内,与外商的合资中没有重视民族品牌的保护,我国一批有成长潜力的企业品牌被外商封杀。

例如:当年我国家喻户晓的“扬子”冰箱,在与德国西门子家用电器公司合资时,外方以9600万元买断了“扬子”品牌50年的使用权,结果还不到50年,“扬子”品牌就被人们遗忘了。

洗涤行业中,美国的“宝洁”、英国的“联合利华”、日本的“花王”和德国的“汉高”分别与我国最大的北京“熊猫”、四川“双猫”、广州“菊花”等合资后,合资企业将中国的品牌束之高阁,而生产的外国品牌产品“飘柔”、“海飞丝”、“潘婷”、“力士”和“奥妙”等,几乎垄断了3/4的中国市场。

(3)品牌危机治理不力。由于缺乏品牌危机治理意识与方法,结果使一些快速成长的企业品牌在突发的危机面前“折戟沉沙”了。

例如,1994年,“三株口服液”面世后,企业成长极为迅速,很快成为了我国市场上的闻名品牌。企业年销售额达80多亿,累计上缴利税18亿,拥有15万员工。

但在1996年,湖南常德的一位老人在服用“三株口服液”后,出现“三株药高蛋白过敏症”,不治身亡。1998年,法院判三株向死者家属赔偿29.8万元。

判决结束后,20多家媒体报导,对三株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从1996年到1998年,“三株”有两年的时间可以用来处理这个危机。

遗憾的是,三株没有一套有效地治理危机的程序和方法,两年的时间仍没能化解企业的灭顶之灾。有,联想海尔长虹勉强可以算是国际名牌,至少这三家都入选了07年的世界500强。

但中国的制造业也只有这三家入选。因为我们国家的大型企业几乎都是垄断性的国有企业,所以在国际上没有什么竞争力(只能在本土垄断)。

且垄断企业本身也没必要拓展国际市场。另外,中国制造这几年名声越来越烂,特殊是烂在食品和玩具上,结果影响了其它本身没问题的制造业,所以。

提高国产品牌的质量也是一个问题。还有一点,中国品牌过于急功近利的模式今天来看也是一种错误。通过收购获得专利、获得全球生产规模的初衷没有问题,但在时机和方式的选择上,就有大大的问题。

绝大部分企业本来都是非常健康的,自从国际化后就毁了。比如明基并购西门子手机,冠捷并购飞利浦显示器,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特殊是TCL和法国汤姆逊公司合资成立TTE,现在要抛售都很难。

所以,这些企业的领导层在决策上也有不足。怎么能没有呢,大企业中国有的是,中国石油,移动通讯在全世界绝对算NB,不知道你问的哪方面,另外海尔在欧美市场也很厉害。

我的认为是这样的:第一,我们想支持一个品牌,可是它自己却不争气,比如伊利和蒙牛,这在中国都不错了吧。

却干那种伤天害理的事,让我们怎么原谅它呢。中国都走不出去,还世界呢。没有诚信是不行的。你说是不是?第二,自己也缺乏实力,中国只是世界的加工厂。

感谢欣赏生活知识,更多生活知识请持续关注我们。

本文地址:https://www.wenxue58.com/zhishi/80112.html